丧礼对于世道人心的安顿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
历史丧葬制度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促进习俗的效果?
葬礼对世界人民的安定作用是什么?
在采访中,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引用了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中的语录。
事实上,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。
如《礼记》中说,一个家庭有四种礼:冠、婚、丧、祭,其中以丧、祭为重要。
特别是孟子说:“生而不足,死而足。”
现代人很难理解这一点,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种传统习俗。
事实上,无论是中国宗教还是西方宗教,其核心概念都是崇拜。
在西方,他们敬畏上帝,一个超然的存在;
在中国,儒教不是宗教,但它强调尊重。
尊重是以爱为基础的。
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有两个重要的词:爱和尊重。
“爱”又叫“吻”,“尊重”又叫“荣誉”。
爱是尊重的基础,尊重是爱的表达和保证。
没有尊重,没有非常认真的尊重,爱情是没有保障的。
现代中国的问题是过分强调爱,而不重视尊重,以至于爱情不能得到保证。
中国传统文明是礼乐文明。
为什么礼貌如此重要?
因为它能滋生尊重。
孔子也说过,孝道不仅在于支持,关键在于尊重。
“至于狗和马,都可以养,不敬,何乐而不为呢?”
一切重要的礼仪都是用来表示尊重的,而尊重的基础是爱,对父亲的慈祥和孝顺,对兄弟和兄弟的尊重,都有了亲情才产生了尊重的态度。
在所有的仪式中,丧葬仪式的重要性在于丧葬仪式特别能体现尊重的态度。
例如,当他们的父母还活着的时候,他们的孩子会爱他们的父母,通过各种仪式来表达他们的孝心。
当他们的父母去世时,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?
有一个核心概念——“死即生”。
《礼记·唐公》里有句话:如果你的父母都死了,你还认为他的鬼魂存在,这是不明智的;
但如果你的父母已经去世,你真的不认为你的父母存在,那就有点不友善了。
丧葬的设立,就是要在智与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。
葬礼上所有的哀悼都是对之前亲属关系的延续。
因为本来你和父母很亲近,现在父母离开了你,一定有一种情绪,所以尽量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这种情绪。
但仅仅悲伤是不够的。
没有父母你就无法生存。
如果你父母不在了,你的线人也不在了。
所以我们不能肯定地说父母不存在。
有各种各样的仪式,假设父母的鬼魂仍然存在,仍然以生活中同样的孝顺态度对待他们,但理智地提醒自己,鬼魂是不存在的。
这就是所谓“死即生”的意义,是一种“敬”与“爱”的情感结合。
因此,葬礼是一种表达尽可能多的悲伤的方式,因为他确实去世了;
但另一方面,为了尽可能多地表达对他的尊重,有必要假设他仍然存在,这也是在生活中对他的尊重的延续。
这对培养中国人的真挚感情非常重要——一个人死了就不存在了。
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人的美德是厚的。
如果一个人继续以这种方式培养爱和尊重,如果他真的能在爱和尊重之间找到平衡,他的道德就会被培养得越来越高尚,性格也会越来越宽厚。
这就是为什么丧礼和祭拜仪式在中国古代很重要。
丧礼对于世道人心的安顿作用究竟体现在哪里
-天津公墓网